近年来,腾冲市围绕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紧扣项目怎么建、如何管、怎样用三个关键,运用“三抓三重三推进”工作手段,强化组织领导、整合社会力量、创新管理机制、突出活动特色,努力实现项目落地规范化,项目管理常态化,项目推进示范化工作目标。 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是依靠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建设项目,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农村未成年人的文体活动平台、未成年人的社会实践基地。腾冲市18个乡镇实现乡村少年宫全覆盖,其中有中央专项彩票公益基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6所,云南省专项资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2所,市级乡村学校少年宫10所。 抓建设、重基础,推进项目落地规范化。一是吃透精神,讲求规范。按照中央、省要求,结合腾冲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的通知》,按步实施,从而实现了少年宫室内外活动场地、器材设备硬件条件和管理机制、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规范化建设;二是统一规划,形成合力。为同步推进工作,出台了《“十三五”时期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规划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项目建设的通知》,对项目建设标准、器材采购、资金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全程监督项目实施,确保了项目同步建设、同步推进,同步使用;三是突出个性,特色发展。各项目学校结合地方特色,结合校园文化,注重特色推进,融入特色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为集中展示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成果,要求项目校举办“乡村学校少年宫文艺汇演”“我是文明小导游”“乡村学校少年宫才艺展示”等活动70余次,覆盖全市12万余名中小学生;四是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每年项目会启动、建设过程中,第一时间向腾冲市文明办报告工作,赢得工作支持。要求各项目学校在项目建设前向文明办报告工作,在项目实施上,赢得乡镇党委政府关心和支持,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高位推动;五是广泛发动,社会参与。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工作需要社会共建共管共参与,积极发挥全国、全省文明单位以及各级文明单位资源优势,明确了一个或几个文明单位帮助联系一个乡村学校少年宫,定期开展帮联活动,目前开展活动12次,有效推动了乡村少年宫的发展。 抓管理、重细节,推进项目管理精细化。一是补齐短板,搞好培训。每年举办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培训会,通过现场参观、经验交流、培训指导等形式,对部门负责人和项目学校校长和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开展培训3期,累计培训146人次,全面提升建管水平;二是紧盯校长,精准施策。建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QQ群和微信群,充分发挥项目学校校长的主体作用,实行学校校长负总责,加强沟通、指导和管理。并将项目学校校长在少年宫履职情况纳入年终个人评优评选的重要依据,有效发挥了第一责任人作用;三是壮大队伍,实现常态。积极整合“千校万师”培训工程、国培、省培计划,优先考虑少年宫老师。2019年,累计选派五合乡、腾越镇、中和镇、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学校教师到海门、四川、昆明等地参加相关培训,累计参与培训38人次;四是加强指导,强化督查。每年定期开展两次专项和综合督查考核。组成督查考评组,严格按照《乡村学校少年宫考核量化考核指标》,对机制体制、活动开展、“一校一档”资料等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使用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将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经费补贴和项目匹配的重要依据;五是强化统筹,制度管理。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纳入了民生工程实施内容,列入年度目标和绩效考核内容,定期跟踪项目实施情况。形成了“党委领导、文明办协调、有关部门协作、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抓运用、重常态,推进项目示范作用最大化。一是发挥效应,示范带动。以“示范项目”评选为抓手,每年评选乡村学校少年宫“示范项目”,重点对项目推动好、活动开展好、社会反响大的项目学校为示范,如:五合乡、腾越镇,发挥项目学校示范引领,推动项目建设协调发展;二是建好机制,制度管理。各项目学校建立完善了辅导员职责、辅导员管理办法、辅导员考核办法、资金管理、活动器材管理等规章制度。每学期结合实际,设定活动项目一览表,明确时间、地点、辅导员,有效地保证了活动的常态开展;三是互观互学,取长补短。为全面推动项目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互观互学活动,通过召开现场会和现场观摩形式,在项目学校中营造“学典型、找差距、促提升”的良好氛围,形成互相促进、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坚持依托学校现有资源,坚持从实际出发,采用“一室两用”、“一室多用”、“一师两用”的模式,对学校教学设施及功能室进行合理有效改造整合,以综合楼为主阵地,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根据学校现有师资力量,统一开设:合唱、舞蹈、电子琴、书法、经典美文诵读、绘画、跳棋、象棋、乒乓球、剑术、篮球、羽毛球、图书阅览、计算机(低段)、网络信息应用、剪纸、刺绣、鼓乐、呼啦圈、口琴、反邪教教育等22个活动项目,项目建设标识规范醒目,活动设施配备齐全,摆放科学有序,活动环境布局合理,干净整洁,无安全隐患,为农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节目活动选择。四是集中展示,打造品牌。对一校一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进行指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纳入少年宫建设管理,打造本地特色文化内容,创建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项目,使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目前开展的有:荷花中心小学的《嘎光嘎秧》、佤族清戏、傣族武术、民族绘画;马站中心小学的土陶制作工艺、火山石加工;和顺镇中心小学的洞经古乐、藤编工艺、乡土教育;芒棒镇中心小学的《农拥嘎秧》、傣族舞蹈;界头镇中心小学的手工造纸、铁水铸犁、打锡。这些活动结合了乡土特色,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五是立足中心,共享成果。将所建立的少年宫作为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坚持向乡镇其他学校覆盖开放,每个学生均可参与少年宫活动,成为培养对象,从而充分实现了成果共享、资源共享。 [赵德富 丁 丽] 编辑:杨德芬 审核:沈祥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