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化 社区 腾冲旅游 视频 旅游 在线留言

经济新闻

旗下栏目: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社会新闻 创文创卫专栏 两学一做教育 寻找最美腾冲人 讲文明 树新风 公

腾冲“五种模式”探索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来源:腾冲报社 作者:腾冲报社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2-27
摘要:腾冲市属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市),尤其产业扶贫任务艰巨。为寻求市场经济规律下产业扶贫的持续有效方式,最大程度防范和化解产业扶贫项目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收益风险等潜在风险,我市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集约化、专业化
    腾冲市属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市),尤其产业扶贫任务艰巨。为寻求市场经济规律下产业扶贫的持续有效方式,最大程度防范和化解产业扶贫项目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收益风险等潜在风险,我市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特点和优势,将其作为推动产业扶贫最有效的载体和重要抓手。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腾冲市创新投融资机制的实施意见》、《腾冲市农业规模化发展实施意见》、《腾冲市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实施意见》、《腾冲市建档立卡户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实施方案》,即将出台《腾冲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扶持政策》、《腾冲市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扶持政策》等措施,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氛围,大力培育以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针对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不同乡情村情,围绕群众、企业的需求,主要探索了“五种类型”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第一种模式:——“荷花湾模式”。采取项目区内各村民小组或自然村成立合作社,合作社按行政村辖区组成联合社,村民将项目区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含水田、旱地和自留地)、林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使用权)等“农村三权”以股权的形式流转给合作社,形成合作社集体股权,合作社将集体股权流转联合社,联合社再流转给公司,与公司签订流转开发合同,进行保护、开发、建设、管理、运营。合作社、联合社与公司签订流转合同的所有股权,不承担企业的任何风险责任,不参与和干预公司管理经营,仅作为分红依据。社员以水田、自留地、旱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的林权入股的,按股权值每年给予保底分红,自流转协议签订之日起执行。公司盈利后,每年拿出净利润的20%,按股权分红。另外为提升联合社和合作社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增加联合社、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将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返包给联合社,由联合社返包给合作社,按公司产业规划组织生产管理,产品由公司负责收购,公司根据联合社、合作社生产管理情况按亩支付劳务费用。该模式减轻了企业阶段性投入成本,保障了农民的长期利益,激发了农民自愿参与土地流转和推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提升了发展产业的组织化程度。项目规划流转土地5500亩,带动3个社区5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农户1009户4857人及区域内所有贫困户。
    第二种模式:——“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模式”。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基地覆盖农户为成员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如腾冲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原料订单收购、直接帮扶、务工就业等方式带动专业合作社5个,有自营基地1.2万亩,辐射带动茶园8万多亩,带动农户 3.04万户 10万余人,今年带动茶农增收6139万元;带动就业1500多人,支付报酬2152万元。对不同村组、不同情况的贫困户做有针对性的帮扶。一是以资金合作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目前己有6个村将各级补助的壮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与公司合作,每年获取固定收益30万元。二是以茶园流转提高群众收入。在茶区流转茶园1.2万亩,每年支付流转费用129.73万元。同时,通过建立土地流转金增长机制、土地流转托管机制、企业反哺农户土地收入增长机制、基地涉及村组提成奖励机制、从事基地管理农户和务工农民收入增长机制5大保障机制,实现1315户茶农亩均增收1500元,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03户1152人,带动增收90万元。三是以提供就业岗位提高群众工资性收入。公司有固定职工500多人,季节工1000多人,每年支付工资2152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27人,人均增收3.6万元。
    又如云南腾冲极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100%的订单模式,签订种植收购合同4860份,发展乌龙茶种植面积3.1万亩,形成了以公司自营基地为辅,与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联动建设生产基地为主的种植经营模式,形成了由企业承担市场风险、农户承担自然风险的互利共赢生产方式,既大幅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又提高了农户生产积极性,农户从自己茶园中获得的收入是直接流转土地收入的6倍。公司通过基地订单化,实现了基地规模,确保了农民利益。公司在认真履行订单农业所规定的各项义务之外,近年来公司主动提高了合同收购价格,每公斤鲜叶从原来的12元,提高到15元,涨幅为25%。在茶园投入方面,建立四级联防管理体系,公司在每一种植村民小组聘用一名联络员,每个行政村聘用辅导员,在农业科技人员的带领下与公司一起,形成四级联防体制,在指导农民做好茶园管理的同时,做好有机管理。免费为茶农提供有机防控物资,实施“统防统治”,每年赠送茶农有机农药200余万元。目前带动专业合作社3个,带动农户4860户2.4万人,带动增收4135万元,其中产业带动建档立卡户317户1142人增收196.75万元;带动建档立卡户就业58户58人,带动增收171万元。
    第三种模式:——“公平、江南模式”。在申报和实施保山市“十个万亩”产业基金扶持项目中,在曲石镇公平社区探索出了“基金促动规模、国有控股民营、土地全额流转、农民变身工人”的 “公平模式”。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了优势产业跨越发展,由曲石镇公平社区党总支牵头成立火山银杏叶生产专业合作社,社区农户入社率达100%,合作社将一家一户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流转给禾顺生物科技公司,形成“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企业按流转土地总面积,每年每亩补助社区20元,用于发展公益事业,拓展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目前,己在该区域种植银杏和红豆杉采叶林基地14487亩,带动农户1432户5155人,年带动增收646.72万元。其中土地流转带动建档立卡48户188人,带动增收9.62万元。就业带动建档立卡48户48人,年支付报酬10.1万元。
    在公平模式的基础上,林瑞公司探索出了土地流转+基地单元+网格化承包+务工的“江南模式”,2018年在曲石江南社区新流转土地10034亩发展银杏采叶林基地,公司主要采取生产责任劳务承包模式,与江南社区、合作社、农户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组建产业命运共同体,由公司进行投资、技术指导、收购销售苗木和叶子,合作社组织生产,完成劳务,实现预期的产量。农户将规划种植银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江南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将流转来的土地租赁给林瑞公司,林瑞公司再将种植管理银杏叶用林高标准建设的劳务承包给合作社,合作社将劳务网格化后承包到户,以户为单位形成新的家庭生产责任制。银杏叶用林高标准建设生产责任制根据各年度的建设目标,确定不同的责任制。由公司对合作社进行生产责任考核,第一年主要以完成种植、抚育为主,用各作业环节完成情况、平均出芽率和苗木质量作为考核依据。第二年以后,用苗木保存率、苗木质量和叶子产量作为考核依据。劳务承包后,新承包户根据技术规程及操作流程种植,在规定时间完成每一个环节后,公司组织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承包户发放该环节劳务费用。目前该项目土地流转带动农户734户3791人,带动增收305万元,务工149户,带动增收652万元。其中土地流转带动建档立卡157户702人,带动增收83.7万元,就业带动建档立卡43户163人,带动增收146.1万元。
    第四种模式:——“十里荷花模式”。在推动“十里荷花”项目时,采取农户将土地流转给社区、社区打包流转给企业、企业保底分红、利润按比分配的“打包流转保底分红模式”,破解了在城市周边发展产业流转土地难、流转费用高、入住企业先期投入大的问题,形成“一份土地六份收入”,一是土地流转租金收入,第一个5年,获得土地流转租金900元/亩.年,今后每5年递增10%;二是保底分红实现三份收入,从第三年起,公司每年拿出纯利润的9%(保底90元/亩.年)进行分红,其中:农户占5%,社区、小组各占2%;第五份收入是务工收入;第六份收入服务业收入。华农公司在腾越镇盈水、油灯两个社区流转土地771亩种植荷花,带动农户430户,其中建档立卡户74户330人,接收建档立卡户在项目区打零工就业30余人。项目区形成了新的景点,围绕景点服务业悄然兴起。为扩大项目效应,打造乡村振兴典范,我市已确定采取国有民营合作的方式,扩大种植规模,真正形成“十里荷花”,项目将带动农户3200户13045人,其中带动建档立卡户241户999人,预计每户可增收3000元以上。
    第五种模式:——“奶水牛代养模式”。由腾冲市巴福乐槟榔江水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2018年开始在界头镇周家坡社区、五合乡鹿山村等7个贫困村建立槟榔江奶水牛代养小区,走出一条“公司+合作社+代养大户带贫困户”的代养模式。一是公司与养殖合作社签订代养合同,以半价押金向合作社提供3-7岁槟榔江能繁母牛进行饲养,代养周期为3年(可续期),代养期满后种牛退还公司,公司退还合作社押金,合作社所生产鲜奶由公司以8.8元/公斤回收(合作社提取0.3元/公斤),所产犊牛饲养至6月龄(约150公斤)后,由公司以6000元/头收购。二是各代养贫困村成立奶水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与公司签订代养协议,社员(养殖户)又与合作社签订养殖协议。没养殖条件的建档立卡户可将5万元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合作社,用作代养保证金(押金),即可获得4-5头奶水牛的代养权,合作社确保每户建档立卡户年底股金分红0.2-0.3万元。三是养殖户承担饲草饲料、水电、牛舍、劳力投入,保险除享受国家补助外,提高保额需交取的部分由公司与养殖户按比例承担。通过此代养模式不仅让包括建档立卡户在内的养殖户几乎是零风险保证收益,也让村集体经济得到巩固和加强,同时也降低了疫病给养殖企业带来的风险,增加了产品原料来源。按照“三年两头牛”说法,除去0.3万元的养殖成本,代养一头奶水牛年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其中:合作社收入0.15万元/头,养殖户收入0.85万元/头。“代养奶水牛,吃穿不用愁”,已成为代养区群众的热门话题。目前两个代养小区已报名养殖650头,周家坡代养小区已存栏近200头,有38户建档立卡户已申请到小额信贷资金168万元加入合作社并实现了首次分红。      
这些模式体现出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发展前景,促进了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在下步工作中,一方面我们将履行和发挥好政府、新型经营主体、群众在发展产业中的职责和作用,帮助企业搭建上下游产业链条,以市场为导向,有方向性的培植引进项目,有计划性的组织实施,依据产业发展特点和农户增收需求,建立紧密带动、稳定有效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发挥他们一头连接千家万户、一头连接市场的优势,推进产业扶贫稳定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针对因病、因残、缺劳力、缺土地等不具备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稳定增收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权分置改革,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潜能,创新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方式,使“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探索建立贫困人口通过各种股权设立,参与股权分红的资产收益长效机制,增加贫困户的资产性收益。[徐家宝  黄国波 蔺应福]
值班总编:申美玲
责任编辑:杨德芬(QQ287884073)
责任编辑:腾冲报社

最火资讯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社区 | 腾冲旅游 | 视频 | 旅游 |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