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社区 腾冲旅游 旅游 专栏 在线留言

创文创卫专栏

旗下栏目: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社会新闻 创文创卫专栏 两学一做教育 寻找最美腾冲人 讲文明 树新风 公 文明校园创建

从《长安三万里》到《只此青绿》——国风热潮背后的文化自信

来源:腾冲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陆云晓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7-29
摘要:2023年的七月属于唐诗的七月,追光动画献出的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20多天,票房突破14亿,以此强劲的势头,网络热议该影片有望进入2023年年度票房排行榜前三。 一部168分钟的动漫,带着满满的国风格调,让观影者秒回大唐,随着诗人们的生命跌宕,去感

        2023年的七月属于唐诗的七月,追光动画献出的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20多天,票房突破14亿,以此强劲的势头,网络热议该影片有望进入2023年年度票房排行榜前三。

        一部168分钟的动漫,带着满满的国风格调,让观影者秒回大唐,随着诗人们的生命跌宕,去感知大唐的盛衰和中华文化的璀璨。

        《长安三万里》借诗人高适的回忆,展示了李白、高适二人一生的友谊,刻画了李白、高适、杜甫、王维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全剧以48首唐诗贯穿始终,那些儿时背诵过的、耳熟能详的唐诗随着大唐的世事变迁和诗人们的人生起伏徐徐展开,唤醒了国人刻在记忆深处的唐诗印记。有观众表示:“原来我对这些诗词的记忆并没有被时间冲淡,而是刻在了血液里,一经触动,便如洪水一般涌现,可能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所在。”

        是的,如果说什么样的IP最能唤醒国人的文化记忆,那么唐诗必定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唐诗,是镌刻在中国人生命中的文化基因,它润物细无声地统合着中国人的文化审美: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怅然;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宽慰;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万缕思乡之情;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然……影片中,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幻化成有形的画面,语言、美术、音乐,不同的艺术形式相得益彰,构成了符合中华民族审美意象的视觉盛宴,在这场盛宴中,你可以恣意畅游九重天,也可以体会国破山河在的悲壮,诗歌起处,灵魂共鸣,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亦是“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影片不仅塑造了丰满的高适、李白等大唐才子,以动画形式视觉化呈现出来的诗的世界更是国风意味满满。无论是高适家乡商丘梁园静谧悠闲的田园风光,还是漫天飘雪中边塞大漠的苍凉,甚至是客栈旁迎风招展的灯笼、故人远行时画面中点缀的一枝疏梅……每一帧画面都饱含中国式审美趣味,国风的色彩、国画的构图、古乐的激进或者悠远,现实与想象在影片中流畅融合,不仅惊艳了国人,更引发了国际的关注,这让我不禁想到了2022年虎年春晚上惊艳亮相的女子群舞《只此青绿》。

        2017年,《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博物院展出,作为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是它第四次与世人见面。舞剧导演韩真和周莉亚深感震撼,决定用舞蹈的方式让《千里江山图》活起来。史书上没有关于作者王希孟的只言片语,就连画作上都没有留下他的印章,只有74个字的题跋。完整的歌舞剧《只此青绿》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去重构作者创作这幅画的生命历程,同时也呈现了八百多年前那些籍籍无名的画师、文博人、工艺人为这幅画作作出的贡献。虎年春晚的女子群舞只是惊鸿一瞥,国风舞剧浅能观赏,深却不见底,这背后是编剧、编舞、音乐制作人、服化道灯光设计师、演员等每一个参与者对《千里江山图》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珍惜。

        十八岁的王希孟绘制《千里江山图》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完成不久后便离开了人世。但生如夏花,他短暂黯淡的一生,却因《千里江山图》而迸发出灿烂光彩。

        王希孟以笔为眼丈量山河,挥翰成风,青绿入画,山河日月、山石错落尽在画中,舞者用身体展现万壑争雄、江河交错,服装师、造型师用翻飞的衣袖、高耸入云的云鬓把画作中的群峰叠嶂具象化。《只此青绿》不仅是对传世画作《千里江山图》的致敬,更是一次全新的再创作。以千里江山图作为背景,以时空交融的方式,为传统文化赋予了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的灯光电、现代的舞美、现代的传播手段,将一幅名画打造成一曲史诗,画作不再仅仅是馆藏文物,更是鲜活的历史,是鲜活的人生。舞剧中王希孟完成画作后,拂去自己的印章,这是画家对艺术的敬畏,所见即感动,所见也不仅仅是感动,“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这是中国人文化中的集体无意识——山河为重,个人为轻。

        幕上短短,青绿千载,少年年轻的胸襟容纳下了大宋的千里江山,将它们赋予艺术的生命;画上的青绿色墨还在发光,后人大胆地探索和尝试打造了国风巨制——《只此青绿》。歌舞剧片尾一轮明月朗照千年,惊艳过古人,也照拂过今人,如同文化生生不息,正如《长安三万里》里面的台词:“只要那些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会在。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今天的中国,“国潮”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意象,一种流量密码,无论是《只此青绿》还是《长安三万里》,甚至是近几年引发热议的《唐宫夜宴》《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等,国风等同于精良、惊艳、大制作。这些优秀作品受到追捧,是观众看懂了演员和编剧对传统文化的炙热和赤忱,更是唤醒了大众心中的文化自信。这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是“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是“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及“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等等。

        文化自信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与青绿之间揽山河无垠,于群峰之上尚国风浩荡”。三万里,是盛唐的万里归途,也是中华文化的万里征途。盛世当属今日,一场属于中国古典文化的文艺复兴正强势归来!( 陆云晓 )

 

编辑:申美玲

责任编辑:杨焱淼 彭蕾

值班编辑:沈祥贵  审核:王 韬

责任编辑:陆云晓
首页 | 新闻 | 社区 | 腾冲旅游 | 旅游 | 专栏 |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