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化 社区 腾冲旅游 视频 旅游 在线留言

经济新闻

旗下栏目: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社会新闻 创文创卫专栏 两学一做教育 寻找最美腾冲人 讲文明 树新风 公

新华乡:“搬”来的幸福新生活

来源:腾冲新闻网通讯员 作者:腾冲市融媒体中心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9-23
摘要:走进新华乡太和村长汉坝搬迁点,一排排整齐的新寨,一条条通到家门口的水泥公路,一栋栋敞亮干净的住房,整个村庄是一幅美丽画卷。董保留刚建设完厢房,夫妇俩正在收拾屋子。今年养猪赚得钱,家中10余亩茶园通过提质增效后增收,平时我还就近打零工,搬下来
 
  走进新华乡太和村长汉坝搬迁点,一排排整齐的新寨,一条条通到家门口的水泥公路,一栋栋敞亮干净的住房,整个村庄是一幅美丽画卷。董保留刚建设完厢房,夫妇俩正在收拾屋子。“今年养猪赚得钱,家中10余亩茶园通过提质增效后增收,平时我还就近打零工,搬下来的新生活越过越幸福。”董保留兴奋地说到。
  在新华乡,像董保留户一样通过搬迁过上幸福生活的还有600余户,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帮扶下,大家挪穷窝、拔穷根,搬出制约发展的穷沟沟。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劳动力等有力措施让贫困群众搬下来、过得好,大步迈向美好生活。
  2016年,邵曰寿一家搬到了小田坝搬迁点,说起搬迁事,他总是充满感慨,“起初家里的收入状况连维持基本生活都难,搬迁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贫困一度打消了我搬迁的念头,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多次到我家讲政策、作动员,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帮扶下,我家得到了将近13万元的补助,让我增加了搬迁的信心、鼓足了干劲,现在,我和妻子还养着60多头猪,生活条件得到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
同样,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支持下,梁其敏一家搬进了梁家山搬迁点,住进了青砖房。“4年前我们还住在简陋的土坯房里,真不敢想,如今我们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是梁其敏最真实的想法。
  搬迁前后,鲜明的图景,剧烈的反差,山乡巨变的背后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与贫穷的较量;是一次从输血到换血再到造血的奋斗历程。
    81岁的董成明患了多年的慢性病,搬迁前,看病十分困难,搬迁后,看病就在家门口,医生还经常送服务上门,医疗保险解决了就医费用,每月还能领取养老保险金。“党的政策好呀,几年前,这一幕我连想都不敢想,我要养好身体,争取多活几年。”董成明喜极而泣。
  “只要思想不贫困,就是致富希望。”彭传武自信地说到。搬迁后,彭传武一家不等、不靠、不要,谋划起新的生活,今年,他和妻子在家就近租地种植16亩烤烟和管理茶园,儿子儿媳到城里打工,一年算下来收入有12万元。
  走进红米地岭干搬迁点,群众们正在商量养殖小区使用相关事宜,养殖小区的建设和投入使用给群众提供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看着这热闹的场面是贫困群众摆脱“等、靠、要”思想,努力奋斗,实现脱贫致富的好状态。“新华乡共建设3个养殖小区,受益群众有509人,今年9月底准备投入使用,产业发展让贫困户从‘底气不足’到‘干劲十足’。”新华乡副乡长刘安平坚定地说。
  走进龙源新村,干净整洁的路面,道路两旁装上了路灯,紫荆花长出茂盛的叶子,群众们在房前屋后栽种了花草,房屋收拾得干净整洁。搬迁下来后,装上了卫生厕所、太阳能、洗澡设备等居家用具,大家慢慢适应了搬迁的新生活,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寨子里群众每月进行2次卫生大扫除,每月开展卫生评比,助推群众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邵宗留是龙源新村的公益性保洁员,每月有500元收入,平时在清扫同时进行宣传和文明劝导,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建设和爱护美丽家园。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儿子儿媳都外出务工了,就学、就医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我们两老平时在家就打理庭院的花草,晚饭后到广场上散散步、跳跳舞,过上了幸福的老年生活。”鲁大妈满脸笑意。
  近年来,新华乡坚持挪穷窝与置产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让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过上幸福的新生活。[尹晓芸]
编辑:杨德芬
责任编辑:黄晓  刘正凡   
审稿:沈祥贵
责任编辑:腾冲市融媒体中心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社区 | 腾冲旅游 | 视频 | 旅游 |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