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化 社区 腾冲旅游 视频 旅游 在线留言

文学

旗下栏目: 抗战 翡翠 生态 商旅 乡村 文学 丝路

金戈铁马话腾冲(上)

来源:未知 作者:腾冲报社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0
摘要:腾冲是我的家乡。在此,我从战争这个角度,说一说这块神奇的土地。这座滇西边陲小城数千年的历史进程,总是与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紧密相伴,似乎与无情的战争有着解不开的缘份。 一、乘象之国的诱惑 腾冲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但最早见诸史册却
  腾冲是我的家乡。在此,我从战争这个角度,说一说这块神奇的土地。这座滇西边陲小城数千年的历史进程,总是与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紧密相伴,似乎与无情的战争有着解不开的缘份。
  
     一、“乘象之国”的诱惑
  腾冲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但最早见诸史册却是因为战争。
2000多年前,汉武帝在与匈奴的长年征战中,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盟友未获成功,张骞却带回一个惊人发现,他在大夏(今阿富汗)看到了从印度转运而来的蜀布和邛竹杖,由此断定在中国西南有一条从四川通往印度的道路。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开疆拓土,打通从西南到印度的官道。于是,他封张骞为博望候,命其以四川为据点,派遣四路使者分头并进,各行一二千里,开始了对中国西南未知土地划时代的探索。
  好事多磨,汉武帝数度遣使,却在今昆明、楚雄等地受到当地部族阻挠,使臣无功而返,只得到一个信息:“西去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根据考古发现,充分证明那时的“乘象之国滇越”,都城就在腾冲。腾冲古称滇越,家乡人民把县城西北边、迄今2000多年的西山坝古城遗址唤作“老缅王宫”,附近有一水塘名叫“洗象池”,是王宫里的大象洗浴之处。这滇越古国,应该是世居腾冲的傣族或傈僳族先民建立的。那时的气候比现在湿热,适合大象、犀牛这样的巨兽生长,而且大象被驯化得可以骑乘,所以家乡土地上的这个古老王国,被称作“乘象国”。
  或许是受“乘象之国”的吸引和牵挂,汉武帝没有罢休,他在长安凿昆明池,模拟滇池和洱海,供士卒乘楼船以习水战。他决定发动军事征讨,势在必得要将这“乘象之国”纳入大汉王朝的统一管辖。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郭昌、卫广两位将军率领巴蜀士卒和三辅罪人数万人,讨伐昆明部族,打通博南山,渡过澜沧江,横扫滇西南,终于完成了永载史册的开边使命。这也是云南历史上,第一次国家用兵事件和大规模移民。就这样,家乡腾冲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并入祖国版图。“乘象之国滇越”的历史,连同这场战争,永远载入了司马迁的千古绝唱《史记》里。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篇章,特别是第九十回“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讲述的是孟获请乌戈国兀突骨大王骑战象率藤甲兵前来助战,那战象所向披靡,藤甲兵刀枪不入,但最终被诸葛亮用火攻之计击败。此处使我联想到,这乌戈国会不会和《史记》中记载的“乘象之国滇越”是同一个国家?都是骑乘大象,腾冲因盛产藤编,也被称作藤冲、藤越,史书上也有当地军队以藤萝作盔甲的记载。而且《三国演义》中也明确地说,孟获犯上作乱之处是在永昌群,即今天的保山市,腾冲正好隶属该市。所以我强烈怀疑,家乡腾冲是不是作为鲜活素材,被罗贯中写入了他的名著里?
  根据史实和客观判断,诸葛亮七擒孟获,应该纯属小说创作。但不管如何,腾冲的“诸葛营”“孔明渡”“丞相坡”等地名,以及建于城郊的“武侯祠”等,都充分证明了蜀国诸葛丞相率军南征以及他对这块土地的深远影响。
  二、高原上的迷人水乡
  唐宋时期的腾冲隶属南诏、大理国政权,此时的家乡偏安一隅,是历史上一段相对清静的岁月。汉文化的滋养开始在这里开花结果,唐朝的寺庙、宋朝的道观,虽历经战乱,但几经修复,至今香火不绝。汉文化所凝聚的特有风气和景致,在家乡的土地上得到了很好的延续。以至于后来的清腾越厅同知(相当于厅长)、浙江绍兴人陈宗海由衷赞道:“此地极边陲,何期士气民风不亚中原;历朝多俊杰,且看桃娇李艳皆含生机。”
  说起来真是奇特,腾冲地处云贵高原西南部的极边之地,四周都是少数民族地区,东边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边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北边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而西边则是少数民族众多的缅甸联邦共和国。汉民族和汉文化在这里可谓是夹缝中生长,却又偏偏开出了璀璨夺目的奇葩!
  何以至此?我认为是家乡腾冲那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机遇。腾冲四周都是高山,易守难攻,23个民族居住在山间的各个坝子中,县城腾越镇是当地最大的坝子。腾冲县在四周少数民族聚居地中,是唯一以汉族为主体的边疆县(汉族占总人口的94%)。这里四季如春,降水充足,资源丰富,还是我国罕见的火山、地热并存地区。全县有温泉80多处、火山60余座,而且均是休眠火山。驰名中外的地热奇观“热海”,就在距县城20公里的“驼峰机场”附近。
  在中国历史上,腾冲还首开翡翠加工先河。因紧邻翡翠主产地缅北帕敢、猛拱,家乡人自古就有到玉石厂开采翡翠,然后带回腾冲加工,制作成饰物和工艺品销往各地的传统,因此有“玉出腾越”之说。史料记载,早在东汉永元九年(公元97年),当时的缅甸蛮掸国王雍由专门挑选了上好翡翠,在腾冲加工制作后晋献东汉王朝,是见诸史册的第一次翡翠输入国内。作为贡品,从汉以来,翡翠就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内地,腾冲自然而然就成了著名的珠宝玉器集散地,被誉为“翡翠城”,“琥珀牌坊玉石桥”是当时人们对此地珠宝业兴盛带来显赫财富的形象描绘。
  翡翠的光芒照亮了商贸的兴盛。在加工制作和销售珠宝玉器的带动下,腾冲很早以前就成了各个朝代的边贸重镇。“昔日繁华百宝街,雄商大贾挟资来”的说法,就是家乡当时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
  商贸的兴盛催生了文化的繁荣。汉文化虽远离故土,却在腾冲的僻壤上深深扎根,因为被高山大川阻隔,所以这里还保留了汉文化早期的诸多景象和形态,其中有不少是内地已经消失或极少见到的,如洞经古乐、皮影戏、人工抄纸、油纸伞制作、打锡箔等。千百年来,家乡的一代代创业者奔波在发家致富的商道上,追求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财富。在他们的乡间故里,在著名侨乡和顺、绮罗等地,至今还保留着腾冲在最辉煌的年代里留下的印记,那些雕梁画栋、高墙深院的豪华民居,便是那个时代的明证。现在的腾冲已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众多的人们来到这里,往往会有一种时空错乱之感:明明是高原边疆,却又处处小桥流水,古色古香,这样的地方,应该是在苏杭江南水乡才对?
  历史往往充满悖论,腾冲的兴旺发达事实上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战争,每次重大战争总会给这块土地带来大量的移民和物资,也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而腾冲的殒落和沉寂,也是因为战争。家乡的辉煌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顶峰,一度被称为滇西的“小上海”,但很快就因为日寇入侵,壮观的城池和别样的富丽,在无情的战火中灰飞烟灭。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直到改革开放后才走出阴影,迈向腾飞的起跑线。
  三、兵家必争的要冲
  随着忽必烈征西的铁蹄,战火再次在腾冲的土地上熊熊燃起,每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总会掀起一次移民的高潮,这一次,家乡的民族大家庭中,又增加了回、蒙等民族。忽必烈亲率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部队——蒙古铁骑,自忒列(今四川宜宾市西)进军,沿着当年诸葛亮走过的道路挥戈南下,敲响了长期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的大理国(包括云南、贵州、广西西部、四川西部,以及缅甸、泰国、老挝的一些地方)段氏政权的丧钟,腾冲这片神奇的土地也归顺大元帝国,这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帝国。
什么叫做“边陲重镇”“军事要冲”?这是大明王朝给予家乡的最好注解。在这300多年里,腾冲几乎烽火连年,战事不断。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大将傅友德、沐英、蓝玉分兵平定云南,把战火烧到了腾冲以西的边境地区,也带来了家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高峰。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至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短短十年间,兵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王骥亲率数十万大军,三征麓川平定边地叛乱,都把腾冲作为总指挥部和重要军事战略基地。
  麓川紧靠腾冲南部,辖地包括今德宏州瑞丽市、陇川县全境和潞西市的部分地区。明朝统治云南后,袭元制在边境设宣慰司。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麓川宣慰使(相当于土司)思任法妄图割据,侵占腾冲、潞江等地,发动叛乱。正统三年,在征讨思任法的战争中,主将方政战死,镇守云南的黔宁王沐晟畏罪自尽,震动朝野。明王朝决心彻底解决麓川问题,于是就有了王骥三征麓川的英雄业绩。这场历时十年的战争,最终大败敌军,把思任法父子追击至麓川千里之外的孟加拉湾,在王骥的恩威感召下,思任法父子在伊洛瓦底江边向大明勒石盟誓,永远称臣,不再叛乱。
  相较于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传奇,王骥三征麓川是载入正史的事实。虽然王骥的名气难及诸葛亮项背,但在云南边疆特别是中缅边境,他的历史地位谌比诸葛。在腾冲,王骥王尚书的名字尽人皆知。他屯田驻兵,教化百姓,注重民族团结,赢得了边疆人民的爱戴。现在腾冲傈僳族群众沿袭至今的传统节日“刀杆节”,就是纪念王骥的。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傈僳族群众都要身着盛装,赤脚在火堆中起舞、爬上绑满钢刀、刃口向上的刀梯,表明当年他们的祖先与王骥同仇敌忾、维护统一的豪迈宣言:刀山敢上,火海敢下,义不容辞!目前,在腾冲及其周边的一些地方,还有供奉王骥塑像的寺庙、祠堂。
  为巩固边防,王骥在腾冲先筑土城再改石城,被后来南游到此的徐霞客誉为“极边第一城”。那是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从大理、保山兴致勃勃地翻越高黎贡山,走进了腾冲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这是他平生游历最边远,也是最流连忘返的地方。这位举世公誉的“千古奇人”游历腾冲四十天,撰写下了三万多字的游记,成为《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奇书”中最精彩的篇章,也在腾冲的历史上,留下了厚重而闪光的一页。那时已54岁的徐霞客,不顾万里跋涉的劳顿,在腾越大地冒险探奇,对家乡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历史遗迹进行了翔实的考察记述。当时的腾冲,早已是滇西的军事重镇、商贸中心和政治中心,几度管辖今保山、德宏及缅北的大片地区。腾冲古城已屹立边关190多年,气势雄伟,固若金汤,被徐霞客叹称“迤西所无”。他在游记里还详尽地记录了当时的边境情况,流露出明王朝国势衰微,对边地控制日渐鞭长莫及的隐忧和感慨。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祖先是明朝初年随平定云南的大军从南京(当时叫应天府)来到腾冲,在此安家落户,腾冲石城建好之后,还在南门城墙下置就一处院落,根据地名“右所街”,应该是驻军及其家眷居住的地方。明朝统一云南后,在腾冲设置守御千户所,分左、右所驻守腾冲。王骥三征麓川时,又把腾冲驻军升格为军民指挥使司,(相当于由师级部队升格为军级部队。)但左、右所街的地名,沿用至今。500多年后,父亲和我都继承祖业,参军入伍守边卫国。新世纪初,因工作需要,我从云南边防背井离乡调动到广东边防,后又拖妻带儿举家迁往北京,目前已在帝都定居3年。由家乡腾冲的往事,使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移民史。或者说:战争和移民,构成了历史最重要的因素。
  王骥平定麓川叛乱后,腾冲边境并未就此平定,三十多年后,缅王引兵数十万大举犯边,席卷怒江以西大部州县,全滇震动。大明朝廷于是以善使大刀、武艺高强、生性豪放不羁、有“刘大刀”之称的刘綎为游击将军,以用兵如神、能诗擅书、文武兼备的儒将邓子龙为永腾参将,各提精兵五千进剿。刘邓大军以腾冲为据点,突袭敌军,长驱直入,一举收复失地。二位将军戎马倥偬之际,还在家乡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迹、诗篇。比如腾冲著名景区叠水河瀑布旁边峭壁上遒劲有力的“剑扫风烟”四个大字,就是邓子龙所题。
  明朝时期发生在腾冲边境的战争,都有中原王师大破敌军象阵的记载,精彩之处不逊于《三国演义》。比如,在家乡就流传着邓子龙面对缅王强大的象阵,毫无畏惧,一声怒吼,飞起铁脚将战象踢死,于是士气大振,摧枯拉朽,而后烹象庆功,饮酒高歌,赋诗舞剑的英雄传说。
责任编辑:腾冲报社

最火资讯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社区 | 腾冲旅游 | 视频 | 旅游 | 在线留言